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玩世界

古董鉴定方法(古董鉴定方法)

在使用文献资料时,有一个用书真伪的问题。特别是在众多的古代文献中,存在着一部分伪书。辨伪的目的,在于恢复书的本来面目,以便更好地利用,而不是对伪书一概排斥,因为有些伪书同样具有文物考古的价值,如仿宋元本是最为珍贵的古籍版本。对大多数读书人来说,辨伪是阅读研究的第一步。在阅读和研究之前做一些辨伪的工作,比如知道古籍有真伪之分,而阅读时取审慎态度,撰文时不引用伪书,或对引用伪书的情况加以说明,总之,了解古籍辨伪的历史情况、态度、途径和方法等,都是必要的。

《且居且读》的作者艾川俊在本书中介绍古籍鉴定有两条主流路线,对出版信息不明的古书,可以通过文字考证和直接观察书本特征两种途径来鉴。

对于没有任何有助于判断版本的文字内容,考证无能为力,只能通过对版面直接观察。即俗称观风望气来尝试解决,可以通过看字体,看版式,看纸张等来观。比如《肇论中吴集解》,它的鉴定条件只有两片残纸,不知书名、作者,也没有任何刻板和出版信息,最后被定为“明刻本”,这是为什么?作者艾川俊通过经验推测,国图学者将其定为明刻本,主要是因其自符合明代版刻的时代风格和特征。

作者还指出,多数古籍缺少刻书序跋、牌记等文字内容,这些内容往往会交代版本的来龙去脉,很多古书缺少此类内容,想要搞清楚版本关系,这就需要借助直接观察。但如果要鉴定的是孤本,那就不得不“观风望气”做初步判断。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是用网络搜索和数据库检索,通过网络阅读电子图书、图像,这种手段叫E 考据。E 考据最大的优点就是穷尽一切信息,联想无限丰富,只要动一下手指就可以,节省人力,增加见。比如作者提到“金融”一词的来历,在中国的来龙去脉一直不得其详,最终通过在线阅读早稻田大学藏明治图书,再加上使用《申报》检索,利用这两个工具,考证了“金融”在日本产生、演变的历史,了解到这个词是在光绪末年传入中国的,解开了经济学史上的一个谜团。

可以看出,相比较于传统考虑,E 考虑的好处十分多,但它也有一定的缺点,如它的信息庞大到也鱼龙混杂,会存在一定的错误信息。因此需要花费一些功夫辨别真伪,作者表示,这不是E 考据和互联网的错。如果一个考据者学之深厚,再加上E 考据工具,那真是如虎添翼。

作者提到一个观点,我觉得很有意思,文献可算作“文科中的工科”,与“理科类历史学”最为接近,理科类历史学是基于原典史料展开精密推论,经得起他人检验,也就是说符合理科追求的“重现实验”的学术著。我认为是非常有道理的,不论是文字考证还是通过观察本考证,都需要严谨的态度,精密的推论得出结论。

《且居且读》既是一本增加文史知识的趣味读本,又是一本学习古籍版本鉴定的实用手册。是艾俊川近年文章结集,内容涉及版本目录、藏书校勘、文字训诂、辨伪考据,是为其多年对中国古代文化研究之集成。喜欢古籍鉴定的人不可错过。

古玩帮文章均系玩家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古玩帮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guwanbang.com/shijie/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