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玩世界

元青花怎么鉴定(元青花怎么鉴定真假)

从今年3月到6月,首都博物馆举办了为期三个月的元青花展览。展览展出了国内24家博物馆的67件镇馆之宝,加上从伊朗国家博物馆远道而来的6件元青花,堪称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顶级元代青花瓷器展览。

对收藏者来说,元青花始终是个神秘的传奇。这些产自700多年前的元代青花瓷器,既以其淡洁素雅令世人倾倒,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个个待解的谜团。

大件元青花精品多外销

元青花如何区分官窑和民窑?在历史文献中我们几乎找不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确切记载。故宫博物院的一位陶瓷专家对《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说,元青花是否存在官窑瓷在学界仍然争议较大,并没有定论,还在进一步的研究中。

“官窑”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仅指生产资料所有权归皇室所有的官办瓷器窑场,二是官府所需瓷器采用“官搭民烧”方法解决,烧出的瓷器精品,进贡给宫廷使用。

元代没有御窑厂,浮梁瓷局是元王朝在景德镇设置的全国唯一一所为皇室服务的瓷局。元青花所使用的原材料、绘瓷艺术、烧窑艺术等在世界上都是相当卓越的。不过,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浮梁瓷局与明清官窑相比都有明显区别。景德镇浮梁瓷局所出产的元青花并非如明清官窑那样只生产宫廷用瓷,而是多为外销瓷。

中国博物馆学会秘书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袁南征对《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说,虽然元青花也用于商业贸易,但不是寻常百姓可以拥有的。元代对青花瓷的质量和数量有相应的控制,专供海外宫廷贵族赏玩的元青花不可避免带有官窑性质。

绝大多数珍品出自景德镇

对元青花的研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是关于元青花的窑址调查。准确的元青花烧造地难寻,元青花的窑址究竟在哪里?《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从几位国内知名陶瓷专家口中听到了较为一致的答案:元青花珍品绝大多数出自景德镇。

据悉,除了景德镇外,云南的玉溪窑、浙江的江山窑等地也遗存有一定数量的元青花。北京故宫博物院一位陶瓷专家告诉《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元朝时云南玉溪窑等地烧制的是青釉青花,精美的白釉青花基本都是在江西景德镇烧制的,其他窑非常少。其他瓷窑所产的元青花,在颜色、纹饰等方面都远逊色于景德镇的青花瓷器。

据文博界专家考证,景德镇的制瓷业在元朝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存在多种原因。一方面,宋元交战频繁,北方大量工匠艺人为谋生路举家南迁,江西景德镇成为陶瓷工匠汇聚之地。他们把北方窑业的先进技术与人文艺术,融入了南方瓷业生产。另一方面,景德镇有比北方更优越的制瓷环境、更好的制瓷矿产资源,瓷石、高岭土、水和森林等资源丰富。

此外,元代统治者对景德镇白瓷的偏爱,也促成了景德镇瓷业的发展。元政府在景德镇专设的浮梁瓷局,使景德镇拥有较大的瓷器生产规模。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也都慕名来到景德镇,使景德镇瓷器烧造技术得到进一步提升。当时景德镇就有几百座窑厂。

景德镇大规模瓷器生产基地的建立为出产元青花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元代中晚期,景德镇烧出的成熟青花瓷名扬海外,显示了中国制瓷史的巅峰水平。元青花人物纹之谜

元青花有没有人物纹?这一话题在文博界始终争论不休,并在不同场合被学者不断提起。

对人物纹青花瓷出现在元代存有异议的学者多认为,青花的人物图案源于明初洪武年间。洪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明朝建立不久,朱元璋在景德镇珠山设立的御窑厂,成为明代景德镇最早的官窑。洪武青花传世作品不多,到目前为止,还未发现真正带洪武官窑纪年款的瓷器实物。由于朱元璋的喜好与关注,景德镇瓷器中人物纹瓷器作品增多。

人物纹青花代表作品“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出土于明洪武25年的沐英墓中。国家文物局专家库成员、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周晓陆在2003年就曾根据这一史料提出过疑问。可持不同观点者认为“萧何月下追韩信”这一题材是元曲中主要曲目,出现在元青花瓷器上不足为奇。

坚持青花人物纹出现在明初的学者多持几点依据。一是元朝等级制度森严,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四等,汉人地位相对低下。元朝统治者下令烧制有汉族人物故事的青花瓷可能性不大。而朱元璋利用汉民族的传统故事题材来鼓舞士气更为合理。另外,元朝统治者蒙古贵族长期在马上征战,惯用金银制品,瓷器使用较少。再者,元时伊斯兰教在中国已经形成相当的规模。伊斯兰教文明反对偶像崇拜,艺术品上很少绘人物纹。

青花人物纹出现的时间究竟是元还是在明洪武年间?故宫博物院的一位陶瓷专家对此显得颇为谨慎,他对《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说,元青花是否有人物纹仍然是个待解的问题。虽然有学者认为人物纹起源于明洪武年间,但是尚没有得到学术界的一致认可。如果“元青花无人物”的推测被证实,无疑会在学界内外形成一阵强大冲击波。

专家解读

元代瓷窑像“国营单位”

为适应中亚及欧洲宫廷贵族的观赏需求,配合这些国家当地生活习俗,元代景德镇烧造出了元青花大件精品。这种用于出口元青花的生产,采用的是“官搭民烧”的方法。虽然在历史文献上看,这样的政府行为究竟是长期,还是短期不好查找,但“出口青花是元政府下令在景德镇烧制”则是多数学界人士较为倾向的观点。

中国博物馆学会秘书长、中国古陶瓷学会副会长袁南征接受《世界新闻报·鉴赏中国》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古代封建社会生产瓷器多以官方为主,私人生产瓷器的较少。元代出口的青花多是由政府下令烧制,当时的瓷窑性质上有些像“国营单位”。

链接

元青花的各种“说不清”

2005年,“元青花鬼谷下山纹故事罐”在伦敦拍出2.3亿元惊人天价,让元青花从此一器难求,也让人们对元青花的追藏热情经久不衰。

目前现世的数百件元青花虽解答了部分疑惑。但对许多谜题,我们依然没有答案。景德镇烧制元青花具体始于什么时间?元青花是怎么成型的?除了景德镇,还有那些地方的窑口烧制元青花?元青花精品为何远涉重洋,多数秘藏在海外贵族深宫……也许,我们只能期待着新的考古资料出现,来填补元青花实物遗存和学术研究的遗憾。

如今世人对元青花的钟爱,导致景德镇元青花仿品销量大升。景德镇对仿制元青花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各种元青花的仿制品不断问...

如今世人对元青花的钟爱,导致景德镇元青花仿品销量大升。景德镇对仿制元青花的热情也与日俱增,各种元青花的仿制品不断问世,并由当初的低档产品逐步向高档仿品发展。

对于鉴别高仿品确有一定难度,必要时,还要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进行辅助鉴定,但就一般仿品而言,只要熟练掌握古陶瓷工艺知识,就能作出明确判断。下文介绍几种实际的元青花新老特征对比供大家参考。

1:元代青花瓷的胎质重而坚,器壁较厚,大器较多。由于含杂质多,胎里大多有铁褐色小点。胎是用高岭麻苍土做的。高岭麻苍土的特点是白而不细,因为当时粉碎的条件有限,工艺有限,所以可以见到很多气孔。现在的胎是非常细的没有气孔。过去老的胎泥,是有经过陈腐的过程,有机物经过陈腐会发生变化。所以它的胎有细腻的感觉,现在做的胎没有陈腐显得很干。现代机械加工出来的制瓷原料的可塑性,一般不如元代手工制备的原料。现代景德镇流行的陶瓷成型工艺说法是:三分拉坯,七分修坯。也就是说,器物的成形主要是用刀修出的。元代工艺恰恰相反,是七分拉坯,三分修坯,主要是由于元代泥料可塑性较强,可以拉得很薄,所以器物的上半部和内部根本不需要修整,只是需要对下半部和圈足做简单修整。因此元代器物的口沿和脖颈都线条流畅,外型圆润,不落刀痕。现代仿品的拉坯拉得很厚,不但要修上半部,甚至还要修内壁,因此,线条生硬,规整有余,刀痕累累。

2:老的元青花,都是用柴木窑烧的,而现在大多仿品都是用气窑烧的,这两种工艺不同,釉质的化学变化物理变化也有所不同。特别是釉中气泡的形成过程上,它是不一样的,古代柴木窑烧的气泡要显得大小不一疏朗,气泡明亮。而现代气窑烧的气泡较细小大小相间,不透亮。这只是相对而言,也不能排除现代造假者用柴木窑仿造的器物,还得在器形、纹饰等各方面深入研究,以致判断。

3:青花发色有浓艳、淡雅、青灰三种。浓艳是用进口苏泥勃青料,淡雅是进口料与国产料混合使用。相当部分的青花烧成后有黑色斑点、且较深。至正型的元青花用的都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而苏麻离青料有一个特点,就是高铁低锰,青花深沉蓝中带点紫色,青中微微地泛绿。元代使用的“苏勃尼青”主要成份是氧化钴兼有少量氧化铁。在高温的作用下“苏勃尼青”中的氧化铁会在硅酸盐液态中互相聚集,形成深色结晶斑点。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不规则状酱褐色斑点沉于釉下。而现代绝大多数仿品,都只是在国产青花产中简单地加入氧化铁粉,在高温的作用下,这些氧化铁会迅速浮到釉子表面形成结晶。在显微镜下观察多呈矿渣状斑点。

4:元青花大多为宽而较矮的圈足。一般器底、器内盖内不施釉,但大多数器内和器底见有釉斑。元青花的罐瓶类的胎体多数是四段三接。也有五段四接的。接口分别在底部、腹部、颈部。用泥浆粘接口,接合处有明显凸起。接处可见泥浆挤压出的痕迹。器内壁一般不施釉有的呈浅淡的火石红色。器底不施釉,称之糙底或砂底,在糙底上呈有红色斑,俗称火石红大多数赝品器底的火石红做成深橘红,釉面稀薄,有过分晕散,画意呆板等,只要多看,便能辨别。

5:元代器物多采用手工拉坯或脱坯成型工艺,在瓶、罐等器物内壁往往会流下明显的指纹和旋纹,如果在器物的内壁没有发现指纹和旋纹就是采用现代注浆成型工艺生产的低档仿品。还有凡是了解景德镇陶瓷制作工艺的人都知道,修坯用的刀具有两类,一类叫“条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内壁的;一类叫“板刀”,是用来修整器物外壁和足圈的。“板刀”的出现至少已有二千多年以上的历史了,而“条刀”仅仅是在清代康熙年间才有的。换句话说,就是康熙之前的瓷器只修外壁,不修内壁,康熙中期以后的瓷器才开始修整内壁。有些仿制者不了解这点,只是根据图录进行制作,经常画蛇添足修整内壁。所以看到元青花出现修正内壁那就是仿品。

6:瓷器釉面的平整度与施釉方法有直接关系。由于元代青花瓷器是采用蘸釉、浇釉和刷釉工艺,所以看上去釉质丰满肥厚,但平整度欠缺。特别是采用浇釉和刷釉工艺的大件器物,釉面往往留有“泪痕”和“刷痕”现象。清代以后景德镇普遍采用吹釉法施釉,釉面的平整度较前朝大有提高,现代又采用电动空气压缩机代替人工吹釉,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釉面过于光滑平整稀薄者,均是现代吹釉产品。

7:元青花纹饰繁密,层次较多,通常说是“满画”,七至九层纹饰为常见,有时多达十几层。绘画文饰突出佛教、道教文饰和中华民族历史故事。均是传统的中国传统纹饰。至正型元青花大器的绘画工艺和艺术风格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人难及其项背。大气、豪放、潇洒、飘逸,显示了画师们非凡的功力。可见元瓷画工并非一般画匠,其中不少是当时顶尖画师,流落窑头作画。留下了这种大气庞然的不朽的作品。

元青花因传世少,因而身价很高,故市场上历来赝品满地。看假容易看真难。看假,只要抓住一条就可以作出明确结论;看真却要谨小慎微,面面俱到,尽量抓住每一个细节,把所有可能出现疑点的地方都排除后,才能作出肯定结论

关注更多古玩资讯 关注微信15997101623

古玩帮文章均系玩家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古玩帮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guwanbang.com/shijie/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