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玩世界

用玉石鉴定青铜(用玉石鉴定青铜器)

经过一周的整理,大王又给大家准备了一期相当精彩的“古代中国基本陈列展”。按照展览的顺序,今天就给大家说一说处于古代早期国家形成与初步发展阶段的夏、商、西周时期吧!

当你走进展览,驻足凝神于夏、商、周时期的文物时,那些硕大无比的青铜器,晦涩难懂的篆刻铭文,见证了多少文明的形成,凝固了多少斑驳的记忆。在这一时期内得以强化并逐渐完善的王权统治、达到顶峰的青铜铸造、以及较为丰富的文字资料,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当时所出现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面貌。换句话来说,西周的形成与建立,推进了礼制、等级秩序的发展进程,对此后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好了,这一时段的历史背景就先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隐藏在国宝之下的故事吧!

诵读历史,我们总能准确地说出“夏、商、周”等朝代,虽然经过一系列的考证,夏朝确实存在过,但是与夏朝有关的资料却是少之又少。考古学家所发现的直接和夏朝相关的文字记录,也都是从西周时期所记载的文字资料中翻译而来。经过多年的考察与考证,考古学家们大致确定了偃师二里头遗址和豫西地区的“龙山文化”对探寻夏朝的发展历程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譬如,这次在展馆中展出的铜爵、玉钺等等。

铜爵,二里头文化

通长14.5cm、高13.5cm、重0.75kg,1984年河南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这件在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铜爵”是目前所知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的青铜容器。此青铜器的器流、尾较长,平底、镂空鋬,三足呈西锥状,且器壁较薄,器表粗糙,无纹饰,属于早期青铜器的特征。

玉钺,二里头文化

长11.3厘米、刃宽7厘米,1974年河南省偃师县二里头出土

石磬,二里头文化

长66.8厘米,宽28.6厘米,孔径6厘米,1974年山西省夏县东下冯出土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是夏朝之后有同时期文字直接记载的第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的第二个朝代。换句话来说,商朝见证了夏朝的灭亡,但可惜的是,在已出土的文物中,并没有找到任何与夏朝有关的资料。

在各类历史书中,我们了解到商汤在位期间广施仁政,大力发展农业和手工业,促进了私有制度的进一步完成。可以说,商朝的建立不仅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也使得古代文明的进步获得了巨大的转机。

说完时代背景,再来聊一聊那个时期的青铜器吧!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鼎盛时期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长达一千六百年之久。曾长时间被冠以“司母戊”青铜鼎的“后母戊”青铜鼎,浇铸的不仅是青铜时代的印记,也是历史的记忆。

这一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兵器、杂器、礼器和乐器。其中,乐器和礼器大多用于宗庙祭祀等活动。礼器被赋予一定的神圣性,广泛适用于繁文缛节的礼仪中。值得一提的是,大多出土的与礼器、乐器有关的青铜器,其铸造工艺都甚是精美。

“后母戊”青铜方鼎

传河南安阳武馆村出土

“后母戊”青铜方鼎,商王武丁时期

“妇好”青铜鸮尊,商王武丁时期

高45.9厘米、口长径16.4厘米,1976年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出土

“妇好”青铜鸮尊

“妇好”青铜鸮尊的器物造型设计生动传神,构思巧妙,鸮鸟的双足与尾部构成了三个稳定的支点。整件青铜器不仅装饰绮丽,纹样繁多,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

盠青铜驹尊,商朝中期

1955年陕西眉县李村出土

盠青铜驹尊铭文

“后母辛”青铜觥,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高36cm,长46cm,1976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妇好墓

“子龙”青铜鼎,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传20世纪20年代河南辉县出土

“子龙”青铜鼎铭文

“子龙”青铜鼎因器内壁进口处铸有铭文“子龙”二字而得名。整个青铜鼎造型宏伟、精致,是中国青铜铸造技术的经典之作。

龙虎纹青铜尊,商·淮夷

高50.5厘米,口径44.9厘米,足径24厘米, 重26.2千克,1957年安徽阜南月儿河出土

龙虎纹青铜尊(局部)

龙虎纹青铜尊器肩部有三条活灵活现的曲身龙纹,腹部则以云雷纹做装饰,并饰有三组虎饰人纹。值得一提的是,“后母戊”鼎的器耳上与龙虎纹青铜尊上均有“老虎吃人”的图案,该图案是商代青铜器常用的装饰图案。

四羊青铜方尊,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1938年湖南宁乡出土

四羊青铜方尊(局部)

很多人应该对历史书中“四羊青铜方尊”的印象极为深刻,那引人注目的装饰,雄浑厚重又不失典雅的造型设计,向我们展示着那个时代的辉煌。方尊以肩部四角的卷角羊头最为显眼,也因此而得名。

或许,你会好奇“四羊青铜方尊”作为礼器,为什么会选择羊作为器身上的装饰呢?那是因为,在古代,羊在祭祀礼仪中的地位仅次于牛,统治者希冀得到上天的眷顾,所以极为看重祭祀活动以及祭祀礼器的设计。由此可见,四羊方尊上的羊头造型,极有可能象征着作为祭品的羊。

四羊青铜方尊(局部)

相信很多人都或多或少读过南派三叔的《盗墓笔记》,对于出现其中的青铜面具肯定再熟悉不过了。所以,借着此次展览,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与青铜面具有关的内容吧!

在古代中国和世界早期国家都形成了与面具有关的文化。这些出土于三星堆遗址中的青铜面具大多造型夸张、制作精良,其形制基本相同,都是刀眉、立眼、高鼻、阔嘴、方下巴,雄浑厚重的造型摄人心魄。古人认为神灵、灵魂大多寄居于面具中,是神灵、权位的象征,也是与神交流的媒介。

青铜面具,商(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青铜人首,商(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青铜面具,商(约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

说完青铜器和青铜面具再给大家介绍一下商朝的玉石文化。二里头时期,玉器种类明显增多,雕琢也更加精细,其中以人物、动物造型最为生动传神。

石牛,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玉鸽、玉鹰、玉龙凤饰,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玉龙,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玉龙图

玉凤,商王武丁时期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玉凤图

西周

商朝后期,居住在陕西岐山之南,周原一带的周人逐渐强大,再加上武丁死后,他所开创太平盛世并没有长久地延续下去,内部的战乱、诸侯的反叛加剧了商朝的灭亡。大约到了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联合周边部落,于牧野大败商军,后建立了周朝。至此,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宣告结束。

到了西周时期,随着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各类商业活动也逐步发展起来。值得一提的是,西周时期对于手工业有了更为细致的分工,加速了青铜铸造、玉石器的制造工艺的提高。不仅如此,与商朝相比,西周时期在祭祀、丧葬、征伐等方面形成了更为完善的礼仪制度。

蠡青铜方彝,西周中期

1955年陕西眉县李村出土

利簋,西周早期

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方座长、宽20.2厘米,1976年陕西临潼零口出土

利簋,这种青铜器出现于西周初期,器底铸有4行32字的铭文,详细记载了一件发生在甲子日清晨的重大历史事件——武王伐纣。不过,在现场并未拍到与这段铭文有关的照片,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查找下哟!

“长思”青铜编钟,西周 周穆王时期

高38.5-48厘米,铣宽25.4-27.5厘米,重6.7-20千克,1954年陕西长安普渡村长思墓出土

青铜罍,西周早期

180年四川彭县竹庄出土

青铜罍(局部)

总的来说,夏、商、周时期是中原文化及周边各族文化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周边各族不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明底蕴,也与中原文明进行了频繁、紧密的交流,这些青铜器即是最好的历史见证。

好了,这一期的GM观展记录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啦,下一期我们精彩继续吧!

眼缘艺志 第664篇献给生活的艺术礼物。

文字撰写:眼缘艺志

如需转载请先获得授权,转载后请标明出处

古玩帮文章均系玩家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古玩帮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guwanbang.com/shijie/6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