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玩世界

佛山收藏家藏青铜器(青铜器收藏家联系方式)

王新元的广绣作品富有表现力。

王新元的国宝文物题材绣品亮眼。

梁向昭的作品很绚丽。

日前,在广州举办的“承宗向新——第五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上,展出了广州工艺美术行业新晋的四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周承杰、施宗颖、梁向昭、王新元的作品。参展的精品皆精工细作,昭示广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后继有人。其中,广绣名手王新元的国宝文物题材绣品备受关注,王新元表示:“这种作品做起来特别费工夫,一件差不多要做一年。”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维宣

梁向昭作品接续“西村窑”的传统

由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和广州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主办的“承宗向新——第五届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联展”11月5日开始亮相二沙岛,将持续至11月14日。

在这个展览上,梁向昭以“广州西村窑制瓷技艺”创作的一系列作品,唤起了大家对“西村窑”的记忆。

在广东省博物馆、广州博物馆、广州海事博物馆这样一些关注“海丝”主题的博物馆里,我们能看到一种大约900年前由广州生产、大规模对外出口的瓷器——西村窑瓷。

西村窑窑址位于广州市西村增埗河东岸岗地上。1956年,因为要修西村工人体育场,当时的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工作人员对窑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西村窑烧制的器皿以碗、盘、碟等日常生活用具为主,因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为适应当地需要,小型杯、瓶、罐不少。因此,西村窑的产品在国内很少流传,一段时间里大家对它的了解也比较少。近年通过征集,国内一些博物馆也陆续有了西村窑瓷器或标本。

梁向昭是广州西村窑制瓷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在展厅中,他的釉色丰富的作品与古朴的西村窑标本共处,造成了一种有趣的对比。这些今天的“西村窑”作品与仅仅略施粉黛的古老“前辈们”比起来,似乎有些太绚丽了,更容易让人想起佛山地区的石湾陶艺。但如果细细考究其中的源流,也能找寻出一条相对清晰的脉络。

出席展览配套主题研讨会的南越王博物院副院长李灶新指出,从考古发现来看,西村窑以及番禺的曾边窑、沙边窑,佛山的奇石窑,新会的官冲窑等在唐宋时期都可以归入“广州窑”的范畴之内,属于同一个地方产区中不同的窑口,有“广州窑务”字样砖的出土可证明。而在南越国宫署遗址和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奇石窑瓷器上也发现了釉变的痕迹,可说是后来佛山“广钧”丰富釉色的早期源流。而梁向昭以“广州西村窑制瓷技艺”创作的作品,对广州本土制瓷传统中釉变的这一脉进行了进一步推进,是值得关注的探索。定窑、龙泉窑等其他一些知名瓷窑近年来的发展也从考古研究中得到了许多学术支撑。对于西村窑这种曾经在海外有着巨大影响力的广州本土瓷器来说,如何将包括考古在内的各种研究成果与其传承、活化结合起来,是亟待突破的课题。

王新元将国宝文物“绣”出来

作为新一代行业领军人物的一次集体亮相,大家在此次展览中能看到广彩、广绣、玉雕和陶瓷等传统工艺美术的创新突破。比如广绣名手王新元的国宝文物题材绣品,就让人发现了在传统花鸟、人物题材之外更多的表现空间。王新元在接受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2006年开始创作这一系列,目前已经积累了13件作品,“这种作品做起来特别费工夫,一件差不多要做一年”。

王新元继承传统的广绣技艺针法,对同一题材的作品,分别采用传统、发展和超前的三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创作演绎。当中最富表现力的作品,可说是青铜器。王新元说,为了表现青铜器厚重深沉的质感,他用了极短小的针脚。而在绣翡翠器时,每一针就要绣得更长些,也需要更多层的渲染,但又要把握好尺度,不能过“厚”,否则翡翠的通透晶莹之感会受到影响。

广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后继有人

展览还展出了周承杰、施宗颖的作品,也颇有亮点。周承杰从清代十三行时期外销广彩瓷中,发掘并学习失传的技艺,将其精髓融入现代作品中。施宗颖善于将玉石本质纹理特性和传统器皿造型相结合,其玉雕作品融汇现代雕塑审美。

广州工艺美术行业新晋的四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周承杰、施宗颖、梁向昭、王新元,是70后、80后,都在各自的艺术领域坚守了20年以上,他们身居繁华大都市,脚踏实地,一丝不苟,传承传统,锐意创新,练就精湛的手艺。正如展览主办方所言,他们参展的精品力作,“都留有手作的体温,充盈着物的灵性,洋溢着人性的温暖与关怀”,一件件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心的工艺美术精品,昭示着广州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后继有人,长盛不衰。

古玩帮文章均系玩家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古玩帮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guwanbang.com/shijie/4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