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文玩世界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宣德时期瓷器的概况

明代瓷器在永乐时期有所创新和发展,到宣德时进入鼎盛时期。 宣德时期政局局比较稳定,经济发展较快。由于景德镇在明代废除了元代的“匠户制”,工匠成为半自由的手工业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从而促进了制瓷业的发展。从大量的传世品和出土器物来看,此时景德镇制瓷技术有很大的提高,并且创烧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颖品种。闻名于世的宣德青花及冠绝一代的宣德红釉和五彩,在陶瓷发展史上成为交相辉映的璀璨明珠,倍受国内外人士的欣赏和重视,充分体现了中国陶瓷高超的技术造诣. 宣德时期瓷器烧制技术的进步,与海外贸易的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当时景德镇青花瓷在外销巨增,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制瓷技术的改造和提高;郑和下西洋带回大量制瓷原料,也为创造精美的青花瓷提供了物质条件。这时期的瓷器珍品,至今在国内外仍享有很高的荣誉,星罗棋布于全世界各地的博物馆中。 从传世品来看,宣德时烧造的官窑瓷器,不但一般的制作精巧,特大之器也很成功。其时宣德皇帝本人雅爱艺术(当时宫廷就有藏品目录《宣德鼎彝图谱》擅长书画,对瓷器制作风格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民窑器物亦很繁杂,如常见的逐器与圆器中,就有瓶、罐、筒炉、碗、盘等多种造型.早年在江苏、江西等省路线出土的一些民窑器物,其造型、纹饰、色彩等都深受官窑器的影响,因而,遇到这类器物,应当密切结合并借鉴官窑器的时代特征来分析断代。过去发现的一些明初民窑青花大器,如瓶、罐等,其风格也多与此时的官窑器相似,所以,将其制作年代判定为宣德时期是有一定道理的。

造型特征

宣德瓷的造型敦厚疑重,无论大件小品,制作均甚精细,即使器型很大亦不觉纯重笨拙,.其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并创制了不少独特之作.

器型选例:梅瓶----器有大中小之分,口也有大小之别:唇口外卷或平口,颈稍长,肩较丰满,均为砂底浅圈足.有青花、红釉刻海水龙纹器与白釉底部署青花款器.上海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宣德民窑五彩缠枝梅瓶,造型庄重古朴,与同类官窑青花器一致;纹饰气势雄浑,施彩疑腻,为宣德五彩瓷的典型。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小口梅瓶----器身修长,小口外卷,溜肩,下腹削瘦,圈足内底为浅台阶式;此种足型系宣德朝新创,并成为这一时期瓷器底足处理的典型。器身饰青花缠枝莲纹,肩与下腹部饰焦叶纹,青花款写于底部。 玉壶春瓶----其颈部造型较永乐略显短粗,其他均与永乐相同。有青花与白釉品种。其青花器主题纹饰多见缠枝花、花鸟等图案,白釉器多为暗刻缠枝花纹。 胆瓶----卷唇口,细颈,扁腹,器身饰青花缠枝灵芝或卷枝花叶图案,瓶口外沿有款识.清代康熙时多有仿品,其颈较粗,腹扁,体重。 贯耳瓶----圆唇口,直颈,丰肩,敛腹,圈足内台阶式底,颈部双贯耳,并以青花绘海水几回纹,腹部绘缠枝石榴纹,肩与下腹绘焦叶纹,底心署款.清代雍正仿品的造型接近真器,以后各朝官窑也有此器型,但皆为平底圈足.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四方倭角瓶----唇口,直颈饰以双兽耳,方腹折角呈八棱状,深圈足外撇,内台阶式底.有白釉与青花品种,其青花器腹部绘缠枝牵牛花,双耳染青,底署宣德款识.明末清初仿品造型大小不一,无款的仿品较难区分;而清代雍正官窑器造型则明显放大,一目了然。 扁腹绶带葫芦瓶----此造型和纹饰深受西亚文化的影响,器有大小之分,一般署有款识.青花图案中有佛花(又称车轮花)、洋莲、阴阳鱼及云龙等。真品与后仿器之区别在于:宣德器接口与头部和腹部的两处,中腰为两段横接;仿品则接口于器的侧壁,为两片坚接.宣德器底为倭角近圆的长方形;仿品为硬折角的长方形或大椭圆形.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琮式瓶----器高越4厘米,小品大样,形如玉琮,明、清两代官窑皆以次为模板承袭烧制,惟不再是鸟食罐的配套用具,而成为陈设品。小壁瓶----明代壁瓶最初问世于宣德朝,只有3厘米高,虽为小品窑做很精细,一丝不苟。 香熏----造型近似青铜器中的盖豆,宝珠顶,细长颈,圆腹,高足,圆腹有镂孔散香.此一件珍品传世的永乐、宣德器中所罕见,现收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近年景德镇已烧制仿品,虽釉面及青花颇为近似,但造型、胎质却厚笨、沉重,不及原器秀美、端庄,且器足更具现代瓷的特征. 背壶----多数撇口,短颈,颈下部微敛,小卧足形底.底部路胎或施釉;施釉者釉面厚薄不均,厚处色白,薄处色黄。白釉器釉面光素,青花器器身所绘纹饰有青花折枝花鸟、折枝叶等。清代康熙仿品为直口、长颈,纹饰板滞无力.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执壶----与永乐器型雷同,但不及永乐时秀美。腹部以青花绘花鸟、花果等纹饰,画面叫生动。此外,还有瓜棱形凤流壶、龙纹口流壶及凸杏圆鸡心执壶等型制,而青花凤流龙柄执壶的造型更为别致,其装饰,流为变凤首,柄为龙首,腹部一面绘凤身及尾羽,另一面则绘龙身。 茶壶----直口,圆腹,足外撇,器身绘有青花缠枝莲瓣纹,壶流上绘龙首纹并写宣德官窑款.另有凸莲瓣纹装饰,有红釉、蓝釉品种,此外,尚有红釉、酱釉桃形茶壶与红釉、绿釉及酱釉凤首流瓜棱茶壶等,甚为新颖。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僧帽壶----元代已有烧造.元代器型敦厚,釉面青白,盖角短而上翘.明代永乐器器身较元代略小,小腹渐收,口流修长、俊秀;除白釉器外,有新添了青花与红釉品种。宣德器较永乐的颈部开阔,下腹略丰,品种中又增添了霁蓝釉器;其青花器口沿为缠枝灵芝,颈与肩部分布穿花龙与垂云纹,下腹于莲瓣之上托藏文吉祥语,释为“白昼平安夜平安,阳光普照皆平安,昼夜永远平安泰,三宝(佛、法、僧)护佑永平安!”这段吉祥语文意与同期的官窑青花高足碗及西藏萨迦寺、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先后发现的五彩荷莲鸳鸯碗与盘的藏文完全相同。根据这些器物本身所含的特征及《明实录》的记载来推断,它应为同时期烧造的同一批成套器皿,是专为宣德二年(1437年)遣太监侯显西藏诸法王举行法会的宗教用器.永乐、宣德时期的僧帽壶清代康熙、雍正、康熙时均有仿品,器分大小,大者拙笨,小者秀丽.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一件宣德红釉器,底有楷书“大和斋阚邸清玩”,为雍正为皇子时时候的后刻款识. 车持壶----此造型创于元代,后延续至明.清两代成为外销瓷的一个重要品种。明初的器型古朴浑圆,纹饰洒脱自然. 石榴樽----器型早六瓣形,似石榴果,唇口外卷,短颈,硕腹,圈足外撇,内台阶式底.以青花于颈上绘六组三联圆圈纹,腹部绘缠枝灵芝,口、肩、下腹及底边分绘莲瓣四层. 盖罐----器型颇多,盖形各异,所见有荷叶形圆珠顶及狮钮等。造型端庄疑重,秀美规整.其足型不一,有釉底,下凹脐形釉底、台阶式底与略凹平砂底.纹饰多为缠枝莲、缠枝灵芝、四季花、凤穿花、花果、焦叶、双龙、海水龙、行龙、狮球、兽面、网格纹、几何纹等。青花色调深浅不一,浓重的如变龙灵芝盖罐一类,呈黑蓝色,当为宣德晚期的青花色调.瓜棱罐----通身作瓜棱形,圈足.器身分别绘大蓣叶及焦叶纹,青花色调深沉。 庄罐----口底相当,腹颈略大,早高筒状,釉质肥润,似有垂流;器身饰青花海水锦纹.清代乾隆时多有仿制,釉面平整。龙泉窑青瓷中有此同样的器型.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轴头罐----造型优美,与永乐器相似.康熙、雍正正仿品精致,有的器底露胎处可见螺旋痕,并署有伪托款识,不易辨别。但仿品造型却非大即小,非高即矮. 鸟食罐----造型多样,见有扁圆、双连圆.元宝、葫芦、瓜棱、竹节、六方、八方、筒形.盂式、瓜式、贯耳樽式、长条珠式及凸雕双龙、雕婴儿和较大的竹节、八方鼓式等。器分大小,均玲珑秀巧,为小品大样。清代康熙、雍正时多仿制此类青花器,并写有伪托款识.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蟋蟀罐----器成鼓状,盖下凹,开贯钱形气孔;盖内写六字一行青花款识,器底并亦具年款.清代康熙仿品釉面有开片现象(故宫博物馆有藏品). 八方炉台----造型与永乐相同,但纹饰显得粗放,并有款识.见有白釉与青花器. 狮钮方章----所书“大明宣德癸丑年造”青花款识,位于正面狮钮下沿.此器现藏于美国勘萨斯城阿脱斯艺术博物馆。清代康熙、雍正时有仿品,均书“大明宣德年制”. 盒----属文具类。器为长椭圆形,口内有层隔板,镂孔为池,用以盛水。盒身以青花绘锦地开光图案,器盖与底面的内裹,上下对应,均绘同样的松竹梅纹饰,于底面署款.亦有绘缠枝莲托八宝的圆盒. Yi----直口,敛腹,平砂底,一侧有流.景德镇自元代始烧这一造型,其釉色品种有青花、釉里红、影青、影青釉里红、白釉、蓝釉描金等,明代永乐朝仅见白釉器,器身较元代与其后的宣德器略大。宣德器适中,造型圆润,有雍容华贵之感;仅见白釉器,器身光素或于口沿下绘一周青花弦纹线条装饰.灯----形状如民间常用常用的把灯,上马壶状,敛圆口,短颈,扁圆腹,长柄下连以圆盘形托盏,腹部前身凸起短流,后有曲柄,左右各饰一乳钉,器口有盖,器身绘有青花水草纹.清代乾隆官窑也有此种灯造型。豆----为仿青铜器的造型,带宝珠顶盖,盖上以青花绘莲瓣纹,外腹部绘缠枝蕃莲五朵,下腹部及高足上均饰单体莲瓣纹,口沿处环半钱形边饰及楷书青花款.已故的陶瓷鉴定专家孙赢洲先生在民国时候所仿宣德青花豆庶几乱真,但釉面涩手,叩之声音过于清脆。盂----又称作“水盛”如豆形去掉了高足,器底微凹.见有青花、仿汝釉与白釉品种.清代康熙、雍正时多有仿制,但均带本时代特征.三足筒炉----器身如直筒,下有三足,通身凸弦纹,绘青花缠枝莲,外口沿下有款识,并参见《参加伦敦中国国际展览会出品图说》第二册)常见的民窑器还有呈鼓式的炉,器有大小高矮之分。笔管----宣德瓷笔管极为罕见,1981年英国苏富比公司拍卖图录中见有一件,器身分饰青花莲瓣纹,并有青花地勾白花卷草纹,笔管上端竖写“大明宣德年制”六字官窑年款.渣斗----器有大小之别。撇口,短颈,扁腹,圈足外撇,底内为台阶式,中心写款;器身绘青花海水龙纹、海水焦叶、缠枝灵芝等,其色调或浓深或浅淡.另还有青花地白花及蓝釉填白花品种。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折沿盆----撇口宽唇,深壁,细砂平底.造型及纹饰均同永乐折沿盆,但折沿下书款识,胎体厚重,画意豪放。花盆----器型有以下数种:四方倭角式、海棠式、葵花式、六方、八方、圆形及椭圆形等,均为侈口,或连有托座.其品种有青花、青花地白花,青花红彩与红釉白釉、蓝釉、蓝釉白花及仿龙泉釉、仿汝釉等.水仙盆----器型有长方倭角形和椭圆形等,见有青花、仿汝、仿龙泉和红、蓝釉器.葵花式洗----十棱瓣菱花式口,矮壁,广平底,底心略微拱起,浅圈足.有青花、红釉、仿汝釉和蓝釉白花等品种。青花器身饰团龙、团凤、折枝花叶、莲塘鱼藻等,间有开光。器底多具款识,也有以龙纹或凤纹图记代作款识的,但较稀少.其后,清代康熙、雍正仿品中也有此类.钵----敛圆口,,弧形深壁,底有两种:一为细砂平底,一为无釉浅圈足平底.有斗青釉、青金蓝釉和青花器,器壁饰以暗刻云龙。青花器外壁绘有云龙、缠枝莲等。清代雍正的仿品,较之宣德器纹饰略显呆滞。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山石----器呈山形,仿石而作,峰崖峭而圆润,端庄稳重,釉面肥腴.有白釉器与青花涂染器.砖----洪武时期就有白釉瓷砖瓦的烧造,至今在南京市、安徽省凤阳县、湖北省武汉市武昌镇明初的宫殿与陵墓遗址仍是到处可见.永乐、宣德时开始烧造青花格锦纹砖,所见有长条与方形两种.可拼凑铺面。在制作规整,青花色泽浓艳,纹饰清晰。据文献记载,永乐时曾建有瓷宫,后废.这类瓷砖传世品多见,景德镇御窑厂遗址现今亦有相同的山石物,与文献记载吻合.爵----承袭前朝型制,有白釉与青花品种。所配折沿盘托,中部呈山形,分有三个沟槽置入爵足.骰盔子----有大小两种,胎体厚重,形似大碗,侈口,浅壁弧形,矮圈足.绘有青花松竹梅、折枝果、缠枝牡丹、缠枝灵芝、缠枝莲托八宝、山水人物、海水龙纹等纹饰;署款位置或于外口沿下,或于器中心。合碗----撇口,直壁折腹,腹下部突起两道弦纹,圆顶盖;器身饰以海水云龙。折枝花、石榴以及缠枝莲托八宝纹等:盖内与碗心的青花款识对铭.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也有个别署篆书款的大型器.其品种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红彩、青花红彩、红釉以仿汝釉等。碗----器型与永乐相似,略显敦厚。有撇口、收口、花口、凉帽式或墩式.葵瓣口碗----撇口呈六瓣葵花式,器壁倾斜,微有弧度;碗内外饰青花折枝花果.清代康熙、雍正时仿品最多,但斜壁较直.菊瓣口碗----口呈菊花瓣状,通体起菱形.有仿汝釉与仿哥釉品种,青花款均写于器底.鸡心碗----器分大中小三种,不如永乐器型秀丽,略显丰满。大碗外部纹饰多为双层莲瓣,青花、白釉器均同,底面有款.清代康熙、雍正的仿品胎体有厚薄这分:厚胎器体拙;薄胎器秀美,但釉面稀薄泛青,纹饰清晰,线条生硬,足壁较直且高,足际滚圆。卧足碗----有大小之分。其造型与永乐的相似,更见浑厚圆润,但纹饰疏简,器心饰以青花折枝花,口沿处为缠枝莲纹等图案边饰,多有款识;此外,还有绘婴戏纹的。万历及清代康熙均有仿品,但纹饰不尽相同。大墩碗----口径约30厘米,撇口,深壁,矮圈足,釉底,器型为墩式,器身多绘青花折枝花果或缠枝莲纹等。十棱碗----通身及圈足呈十棱形,所绘青花纹饰略同于上述十棱菱花洗,器底署“大明宣德年制”官窑款识.其后,嘉靖朝及清代康熙均有摹制品,但嘉靖器胎体略厚,釉质肥腴,青花用回清料,鱼藻纹不及宣德器线条流畅,底署本朝官窑款识;清代康熙仿品,造型敦厚,圈足高深,胎体厚重,纹饰粗放,所摹宣德款识方正而呆滞。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十棱高足碗----器口造型和器身纹饰,均同于上述菱花式和碗,碗足中空,其六字双行官窑款识书于器心.高足碗----有大中小之分,造型多样.器足有空心和平底两种,品种有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白釉填红、蓝釉填白、青花地白花、孔雀绿釉及红彩等。青花器器壁多绘缠枝花、海水龙、海兽、人物以及阿拉伯文;釉里红多以三鱼、三叶纹装饰。高足杯----小撇口,垂腹,柄足外撇,器足分细砂平底高足、平底浅圈足与竹节中空柄足.其品种纹饰有:青花九龙闹海、松竹梅、缠枝莲青花、金彩苜蓿花、青花海水留白八怪和青花海水红彩八怪或与此相反的红彩海水青花八怪及釉里红鱼、三叶与红釉、白釉等。较为新颖的是红彩鱼高足杯,器为平底高足,红彩浅淡鲜亮,鱼游向两左一右,器心以红彩书六字双行官窑款识,环以双圈,这一造型的高足杯万历天启及清代的康熙、雍正朝都有仿制,其中康熙仿品最为乱真,但釉面不及真品肥腴明亮,垂腹欠丰满,柄足造型线条生硬。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收口盘----有大中小之分。微敛口,浅弧形壁,矮圈足,腹部较永乐的丰满。有青花及各色釉品种,青花器纹饰多样,于器口外沿署横款,或为底款.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均有仿制.撇口盘----口径为10至30厘米不等,按大小分数种,有青花、青花五彩、白釉、红釉、蓝釉与天蓝仿汝釉等品种,纹饰内容丰富,青花、白釉和黄地青花器除无釉砂底外,其余皆为满釉底.菱花口盘----口呈菱花式折沿,细砂平底,个别特重,一般体轻.器分大中小三种,除极少数大、小盘,于折沿书写宣德款识外,大多无款,故有永、宣之争.折沿盘----又称板沿盘。其造型与菱花口盘相似。撇口下收,圈足细砂底.清代雍正时多有仿品。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盏托----又称“尖浅”.菱花式口外折,器壁较浅,盘心有的凸起弦纹,砂底浅圈足.有青花和白釉两种品种。清代康熙时多有仿制,民国是孙嬴洲先生仿此青花器惟妙惟肖,颇能惑人,至今仍流传在国内外。宣德时期,为朝廷祭祀、宫廷陈设及用于对西亚的文化交流等,烧制了大批巨型器,择述如下:大罐----造型繁杂。常见器为直口丰肩,直腹敛收,器身以青花绘缠枝莲纹,肩部署“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横款.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及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均有藏品。另见较上述大罐器型稍小、腹部下敛的白釉器,或青花双凤、螭纹直口大罐.后一种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中出土了数件,均为残器,而传世品中鲜见.另有器身高达56厘米的大罐,直口溜肩,圆腹下收,平足砂底,器身绘单条行龙,肩饰四组兽面,间以云龙,并署四字楷书书横款:此类大罐早年流散到国外两件,现今一为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收藏,一在西欧,它们与美国堪萨斯城纳而逊阿脱肯斯艺术博物馆所藏的两件云龙梅瓶风格一致.民窑中类此的大罐也不少,多绘仕女、琴棋书画等人物故事及缠枝莲、花卉与麒麟等。这些造型,其体态之大,均不压于嘉靖、万历时期的大罐,但却较嘉靖、万历器制作规整、精细.大梅瓶----美国堪萨斯城纳而逊阿脱肯斯艺术馆有一对宣德青花云龙大梅瓶,均高54.4厘米,卷口,短颈,丰肩,收腹,足底外撇.肩部绘有兽面,间以云龙并署四字楷书横款,腹部绘单身行龙,足边饰莲瓣纹.两器纹饰对称,龙作相对竞舞状,画面基本于上述云龙罐相同,釉面都有开片,器身微有损伤.宣德逐器类中,像这样成对的大梅瓶实为少见.此外,尚有绘以缠枝莲纹相同的器型.近年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有青花蟠龙人梅瓶,青花呈深蓝色,为宣德晚期之作;其后嘉靖、万历时所流行的这类图案,皆源于此.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天球瓶----胎骨厚重.圆口,其颈短粗,上阔下敛,硕腹大而扁,砂底微凹.青花器绘以海水龙纹或缠枝莲纹等,较永乐器纹饰略为粗放,一般署款写于口沿下或肩部,也有不少无款器.后仿的同类器,颈长腹圆.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撇口大瓶----撇口,长颈,溜肩,长腹,足部外撇.颈饰青花海水,肩绘莲瓣.腹部绘松竹梅,腹以下至器底绘莲瓣和缠枝宝相花纹.虽然仅见磨锯口残器但证明此时以有这一造型。扁壶----撇口,短颈,扁圆腹.纹饰有青花海水白龙、穿花龙、缠枝莲纹等,少有款识.清代康熙仿品腹部略隆起。鱼缸----敛口,边沿外凸,腹部下敛,砂底.故宫博物馆藏有白釉地蓝釉器,口径约76厘米,外口沿下刻款.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有青花器,色调浓重,呈黑褐色,口沿及足边为卷草纹,器身绘双翼飞龙翻腾于波浪之中,线条粗犷有力,于器口边署款.同类器近年又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数件.此外,还有绘青花云龙的大龙缸,宣德款识写于器里口沿下.大花盆----高约30厘米,口径月36厘米。造型多样,见有葵口、菱花口、菊瓣口、折沿口与四方、八方、长方、起弦、连座等式.起品种除青花与白釉外,还有青花红彩器,器身以青花染地留白涂红彩开光,内绘宝相花等图案:以淡红彩涂染花朵,而后用深色红彩勾描轮廓与脉络,形成红上红彩的新工艺,而红叶则用青花绘制;口沿下以青花涂地留白,长方框中署“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横款.菱花回大盘----器型同于永乐菱花口大盘,直径为53.3厘米,为十六花瓣形,盘心绘有青花枇杷绶带鸟等,清代雍正时多有精细的仿品,易于相混。

图案纹饰特征

宣德时期瓷器的青花纹饰,具有突出的时代特征,不仅画意豪放、生动、笔法流畅,粗细皆有,而且内容题材广泛。 过去认为明代绘翼龙和穿花龙纹的青花器始正德,现据实物证明,出现的时代可以上限至洪武、永乐时期或者更早.另外,过去一般以为“宣青”中很少描绘人物,现在却从所见的器物和有关资料中,发现不少内容丰富的人物场景,,结合后来成化瓷的大量出现的以人物为主题的纹饰,更加说明宣德时期已经为生动多姿的青花故事人物画奠定了基础。 此时常用的工艺装饰有:印、刻、划、雕、堆拱、绘画等.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凤纹:云凤、双凤、穿莲凤、穿牡丹凤、团凤、团龙凤、龙凤等.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缠枝花叶类:莲、菊、束莲、牡丹、苜蓿、宝相花、荷莲、灵芝、石榴、牵牛花、番莲托八宝、葡萄、茶花等。 折枝花果类:菊、莲、牡丹、荔枝、葡萄、百合、莲宝、枇杷、桃、芝兰、茶花、玉簪花、三叶、石榴、瓜、九秋等。 人物:藏人歌舞、西干母骑鹤、吹萧引凤、赏月、拜月、高烧红烛照红装、仕女乘车、婴戏十六子、仕女琴棋书画、仕女婴戏、仙人骑凤、焦叶提诗等。其他:云头纹、海水、海水江芽(水中有山石)海飞象、海八怪、海石榴、狮球、鱼藻、三鱼、荷莲、水藻、花鸟、枇杷绶带鸟、桃花双鹊、桃树团花、碧桃竹子、竹石芭蕉、山石团景、松竹梅三友、萱草、七珍八宝、法轮、太极、月华、焦叶、菊瓣纹、莲瓣纹、双层莲瓣纹、回纹、弦纹、云纹、锦纹、点纹、梵文、藏文经语、阿拉伯文和“茶”(茶多写在碗心)等.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各品种特征

青花----宣德青花器,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就倍受推崇,闻名中外,至今仍被认为是明代青花瓷器之冠. 安徽省博物馆收藏一件宣德青花缠枝莲纹菱花口大盘,其细砂底上墨书“大明万历三年徐敦庆堂置办”纪年纪事款识.从这件器物的墨迹上可以窥知,万历时,除崇尚成化斗彩鸡缸杯外,对宣德青花瓷亦早以垂青,从中又可得知,前朝官窑在当时以成待价而沽之古董,为人所收藏,于此,宣德青花对后世影响之大,可见而知. 1936年,英国人白兰士敦来中国,专为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收集永乐、宣德青花器(在他之前,国内已有人对宣德青花器进行了研究).1938年,他出版了《明初官窑考》一书,其中对宣德青花的描述和介绍,在国内外文物界引起很大的震动,并相继兴起了研究永乐、宣德青花的热潮.步白荷士敦后尘的,有英国人布德,德国人布夏德,美国人柯马,法国人魏智,日本人山中和英国华侨吴实熙等。另外,一些外国公司、洋行、连同传教士在内,亦都在中国各地贪婪地进行文化掠夺。由于永乐、宣德青花器大量流落到了国外,其艺术造诣受到众口赞誉,身价也随之上涨百倍,至今,在国际市场上仍拥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在风格上,宣德青花不同于元代和洪武青花,与永乐青花却有着全面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从色料来看,它们使用的多为同一种进口料,技术工艺和装饰风格也颇相似,所以有“永、宣不分”的说法,然而,时代不同,同一瓷器的品种,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变化中演变着。如常见的永乐与宣德青花缠枝花撇口碗,乍看两者从造型、胎釉、纹饰乃至青花用料都十分近似,难以分辨,然而仔细对比便会发现,器腹下垂的收敛程度,永乐较宣德丰满,纹饰画风,永乐较宣德纤细秀丽;若作胎体测量,永乐体轻,宣德体重.据此说明,对于永乐、宣德青花末署款的同类器物,只要潜心对比、研究,便能见微知著.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1)“苏尼勃青”料发色浓艳深沉,有晕散现象。色闪黑蓝或深蓝色,凝聚处可见自然形成之褐色结晶斑,深深凹陷于胎骨之中。(2)国产了发色清淡,蓝色不稳定,时有流散走釉,特别是浅色的青花色料常与釉面混淆,致使纹饰模糊不清,如菱花口缠枝莲盘就有此现象。(3)“苏尼勃青”料与国产料合用:发色明快,浓重与淡雅参差相间.浓者,色泛黑蓝或深蓝;淡者,色灰暗犹如隐身在云雾中;亦有浅淡鲜明的色调。这种混合料,以浓重的进口料渲染为主,国产料轻描为辅,收到了突出纹饰层次的效果。宣德早期青花与永乐青花风格相近,并且全面继承了永乐青花的特点,所以在识别时不宜将它们断然割裂,而应从承上启下的关系中去认识和判断。 宣德晚期的青花色调,则与上述三种情况完全不同,往往显得特别浓黑,有凝聚斑点;而色调灰暗的,则少结结晶斑.这时的釉面较为白润平滑,与那种典型的青白色桔皮纹釉面全然不同.如果此类青花器无款识,往往被误认为是正德器物,只有比较了解宣德款的同类器物,才会对此泛白釉面有正确的认识.这种情况在鉴别时经常可以碰见,应当引起特别注意。如故宫博物院收藏的青花蟠螭纹罐、缠枝莲大罐、海水纹渣斗等,就属这一类型,不过这几件均有款识.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数件缸、罐、盘等大器,也同于此. 以青花来描绘主题纹饰的,效果甚好,宣德时多数器物都采用这一手法。当时,还有不用青花来描绘主题纹饰,而使青花作色地或陪衬,以留出空白图案为主题,形成的青花地白花品种,这种方法继承了元代工艺,独具匠心,为后来各种色地套叠装饰开创了一条新路。 早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孙嬴洲先生就已能够精湛地鉴别出永乐和宣德青花器.而且,他仿制宣德青花器非常成功,形神兼备,惟妙惟肖。 釉里红----宣德时期的釉里红烧制的极为成功,摆脱了元末明初那种黑红、粉红的晦暗色调,形成鲜艳的宝石般的红色。由于对铜红釉的呈色技术掌握得很好,纹饰的浓妆淡抹均能运用自如,即是淡描,亦色彩鲜亮,纹饰清晰。如釉里红云龙合碗,其龙纹线条纤细,虽轻描淡写,但色泽仍很明快。另有釉里红三鱼梨壶.高足碗和三叶高足碗、杯及外壁裹心均绘龙纹的撇口碗及缠枝花、狮球、海马、八怪的盘。碗与高足碗等。其莹润的桔皮纹白釉与浓艳的釉里红纹饰互相辉映。除以釉里红绘画外,同时尚有以白釉铺地剔花填红釉纹饰的新技法,所填红釉略微高出白釉釉面,见有海水云龙梅瓶. 清代康熙、雍正时仿制的宣德釉里红三鱼.三叶高足碗等,虽颇能乱真,但仍带有本时代的特征,近年台湾省仿制的釉里红器,效果更佳.因之,在鉴别时,要特别注意每一时期的器型,胎釉、色调、纹饰、器足、款识等的不同特征,尤其要于那些易被忽略的细微差别。 青花釉里红----俗称“青花加紫”,此品种早见于元代,明初中断,永乐、宣德时再现.故宫博物馆所藏云龙纹合罐,青花云和釉里红龙的色泽都很鲜艳,融为一体,更加绚丽.此品种于明、清两代延续不断,成为一个传统品种,深受人们喜爱。 五彩----宣德一朝有无五彩瓷,曾经是陶瓷史上一个谜.据《博物要览》记载:“宣德五彩深厚堆垛”.但长期以来未见传世品,“不识庐山真面目”. 萨迦寺为元代萨迦王朝国师八思巴的圣地,寺中有大量明初永乐和宣德时的金属与陶瓷品,乃为文物宝库。上述这一对宣德青花五彩碗为撇口,垂腹,收底,圈足;里口沿以青花藏文为饰;器心绘莲池鸳鸯,外口沿饰宽带青花云龙纹,腹壁绘对称出水芙蓉,两组成对的鸳鸯游戈其中;器底青花楷书“大明宣德年制”官窑六字款;花鸟纹分别以红、黄、绿、紫诸彩点饰;红彩泛黑,绿彩闪黄,黄彩浅淡.鲜亮,其色彩均清晰、明快、浓艳,此罕见珍品的复出,证明:明代五彩与斗彩并非于成化时才发明,早在宣德时就成熟的青花五彩器,它既是对元代五彩与明初洪武五彩的承袭与发展,也是后来成化斗彩的前身;同时有说明,南京市明故宫遗址出土的洪武红彩云龙盘,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永乐红彩凤穿花墩式碗与黄釉绿彩、绿釉红彩龙纹梨壶及盘、碗,河北省安次县出土宣德红彩缠枝莲托八宝三足炉,等等,均非偶然,这些品种均为同期五彩瓷的派生。白釉酱花----为宣德时期新创烧的品种。其白釉上刻填的酱釉花呈现未经搅拌的芝麻酱色调,晶莹光亮。常见器物有书宣德款的白釉酱花三果大盘。这种型制一直延续到正德时期。反之,此时也有以酱釉为地填白花的品种,见有撇口盘。 白釉青绿花----此为宣德时期又一创新品种,极为罕见。其图案所填釉彩,以青苹叶的绿色,造型、纹饰等均同于上述的白釉酱花三叶盘与枇杷大盘。 蓝釉白花----其装饰方法类似于元代蓝釉白花,,即宝石蓝釉作色地,留出空白作纹饰图案,以刻、堆、镶嵌的方法填入白釉,使纹饰有立体感,,蓝白分明,独具别致.其蓝地比晕散青花纹饰更加鲜艳,并且深厚平净,常见纹饰有龙纹、鱼藻、葡萄、牡丹等。黄釉青花----为宣德时首创的品种,即将黄釉施于精美的青花器上,其色泽凝重鲜亮,常见的宣德黄釉青花三叶撇口大盘,除釉底外,尚有无釉砂底,霰有火石红斑.此品种延续烧造至嘉靖年间,其器型图案均大同小异。宣德、成化的黄釉青花盘,多于器口沿下横写款识:弘治以后写款于底部.另有在宣德青花旧器上后挂黄釉的伪作,其黄多闪绿色,青花色泽浓重泛黑。 红彩----据文献记载:“彩器始于宣德”.但南京市发现的洪武官窑红彩云龙盘,已经突破这种看法,可以认为它是景德镇御窑红彩器的开端。宣德时烧制红彩,较洪武时更加鲜艳,并且色调有浓重和浅淡之分。浓重之色,见于河北省安次县正统三年何氏墓出土的缠枝莲托三足炉,其红彩呈黑紫,深暗凝重,,显得油腻,表面无光,与同时期的红彩海水八怪碗相同;浅淡之色,见与故宫博物馆收藏的红彩云龙纹合碗,其龙首色泽虽重,却较上述缠枝莲三足炉的红彩浅淡,龙身则为浅珊瑚红色;而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的红彩三鱼、三叶纹高足杯,其色泽更为浅淡。 青花红彩----即于青花纹饰中,留出兽形、龙形等白釉色地,如青花作地的效果。其色彩凝厚,红中闪黑,少有光泽,如青花地开光红彩花朵、青花枝叶的各式花盆及青花海水红彩海八怪高足杯、盘、碗、大碗、合碗之类。反之,也有用红彩作地,来衬托青花兽形纹饰的,其效果更好。这一类红彩,较上述单一红彩的凝重色调略显轻淡,又较浅珊瑚红色为重,介于二者之间(也有个别例外).青花金彩----元瓷采用的金彩装饰,至明代永乐、宣德时仍继续沿用。宣德时期金彩器见有青花加金高足碗,于青花卷枝梗上绘金彩爷纹,于内壁上方青花格纹中加绘金彩或红彩“十”字,器心写“大明宣德年制”官窑年款,青花色淡.另有加饰金彩龙纹的红釉、蓝釉器,如红釉云龙大碗和盘,龙身用金粉绘,红釉闪黑灰.上述青花加金及红釉加金器物,其金彩现今多已脱落,仅能见到灰白色的痕迹(均见故宫博物馆藏品)白釉----宣德白釉不同于永乐,釉面呈乳白色,施釉较厚,并且有密集的小桔皮棕眼。釉面的这种特殊现象,在明代为宣德器所独有。尽管永乐、宣德青花器易于相混,但在白釉器上则二者很容易分明,掌握宣德白釉器釉面桔皮纹的特点,就较容易辨别和区分。此外,宣德白釉器多暗刻款识或青花署款.红釉----宣德红釉较之永乐鲜红釉,则别开生面,更胜一筹,俗称“宝石红”、“祭红”、“积红”、“霁红”、“醉红”、“大红”、“鸡血红”、“牛血红”等等,名曰繁多,近统称“红釉”.永乐时,鲜红釉已颇享盛名:到了宣德时,窑工在呈色技术上继往开来,有所发展,烧造数量也随之增加,但胎釉都较永乐时加厚,致使红釉颜色稍有不同。据文献记载:宣德以后,红釉既很少烧制,正德时期虽力图重振,但少有成功,此技术不久也告失传;嘉靖时只得改烧釉上矾红以质代替。从红釉烧制成功到失传,其间为时不长,中断两百年后,到清代康熙时候才再度出现。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对明代红釉烧造时间问题加以注意,发现部分器物与上述文献记载宣德红釉传世品的釉面色调与永乐鲜红釉不同,按深浅浓淡可分出多种色深色者黑红,犹如初凝之牛血,釉质肥厚,内中气泡较多。略深之者艳丽,釉面较前略薄,亦有小气泡,并拌有隐约显露之细小血丝纹与小斑点。浅淡之色分外匀净,可与红宝石的晶莹相媲美。以上釉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桔皮纹.更浅淡之色粉红如桃花,称作“桃面釉”.唯此色釉面平滑无桔皮纹,底足白釉泛青.宣德红釉器,其口沿处都有自然形成的一线白釉,俗称“灯草口”,红白分明,相互烘托。其红釉经火熔融,垂至边缘,截然整齐,垂积釉处显青灰,如青虾之背色,(而后仿器积釉处多凝黑);最厚处则有气泡聚集,独具时代特征.宣德红釉器的器里釉,有红白两种,白釉者往往于器里壁暗刻龙纹,有釉质肥厚,而不够清晰,器底足除青花款识外,也有的为双行楷书刻款,多有阴文双圈.和传统看法有所出入,值得推敲。除上述一色红釉器外,又有以红釉为地填白色龙纹的红釉白花品种,如红釉白龙煤瓶、梨壶及高足碗类,器身通体施釉,留白填以白色龙纹,双目以青花点缀,足边填出白色卷枝花,釉面莹润,图案精美。近年,于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发现宣德红釉残器碎片堆积坑,造型有钵、盂、罐、梨壶、僧帽壶等,尤以盘、碗类数量最多;也有些器型为传世品所不见,如凤首流爪棱壶,器为唇口,短颈,起弦,凸云肩,圆腹起棱三折,卧足;通身阴纹四等份分,凤首为流,凤尾为柄.另有桃形壶,以弧形桃花为盖,器身如蟠桃,两册浮雕折枝桃花,花叶翻卷自如;台湾省故宫博物馆有同此造型的酱釉器,,其余数件带原盖的暗刻花海水龙纹梅瓶,器身粗短,釉面肥厚,色泽红润,匀净犹如清代康熙时的豇豆红色;有的本系完器,致残原因不明.由于铜红釉的烧制技术较难掌握,故经过窑火的釉面反映出多种色调,仅残器堆积坑所见的就有:红艳、浓红、黑褐、半红半灰、粉红、黄、绿、淡青等色,色调优劣相差悬殊。蓝釉----宣德蓝釉亦很名贵,又称“宝石蓝”、“霁蓝”、“祭蓝”,现在统称为“蓝釉”.从明代典章制度来看,蓝釉与白釉、黄釉、红釉都可派作祭祀之用.宣德蓝釉,釉质肥腴,显桔皮纹,色如蓝宝石,其中又有深浅之分,深色明亮多泛黑,浅色多泛白,不论深浅,在器物口沿处,都有线醒目的“灯草口”,在边沿积釉处微泛黑褐色。宣德蓝釉器的器里,有蓝、白两种釉面。白里者,器壁上常印行龙纹饰,器中心浅刻三朵如意云纹,线条圆滑,但因釉质凝厚,纹饰多不清晰。宣德蓝釉或红釉的器底足内皆为白釉,并有青花与暗刻两种款识.清代康熙、雍正时,都有宣德蓝釉器之仿品。常见的收口和瓶口的盘、碗类,初看很像,细察之,则见釉质并不肥厚润泽,桔皮皱纹及气泡过于均匀,细小,密集,而真正宣德器的桔皮纹,却聚集著大小不一、疏密有制的气泡;并且,仿品足内白釉过于匀净,均泛清色,再者,宣德红、蓝釉器底多有塌陷现象。而仿品中薄胎者下凹过甚(蓝、红釉均同);厚胎者无此现象,较之宣德器平整。冬青釉----永乐时已有烧制,宣德时继承下来,釉面无桔皮纹,其匀净度和永乐时大体相同,唯釉质莹润无气泡.釉色有深有浅,深者青翠,玻璃质感强,浅者犹如新鲜之青豆色,十分雅静,尽管色泽浓淡不同,但都有仿龙泉釉的效果。常见器型有葵花式盘、碗与菱花式小碟,常以暗花装饰,有缠枝莲和缠枝灵芝等;葵花式盘则通身划刻花瓣形,盘的款识多写在底面,小碟的款识常常写在器里底心.清代康熙时期仿此类小碟很多,其釉面、款识与宣德相似,较难区分。鉴定时,参照比较与此器型相同的较大的康熙官窑器的特征,去分析归类。另有日本所仿葵花式盘,其造型、釉面、纹饰也都与宣德器体一致,不同处在于器底有三个支钉痕迹。酱釉----又名“紫金釉”,光洁莹润,釉面肥厚,色分深浅,并有桔皮纹(也有个别不光亮的釉面).此为宣德时仿古品种,有宋代“紫定”的效果。常见的器型有椭圆形水仙喷盆、方盒、撇口碗、收口碗及撇口盘等。器底有青花写款或暗刻款.仿汝釉----永乐时,景德镇已开始仿造宋代名窑瓷器,而仿汝釉则为宣德时首创,并且明代仅宣德、成化朝有此品种,此后,到清代雍正时才又重现.宣德仿汝釉与宋代汝窑釉相似,釉色有淡青和天蓝,釉质肥厚、均匀,开细小片纹,釉面同样具有宣德时桔皮纹的普遍特征,但胎体不够坚硬,类似浆胎.仿汝釉的器型有鸡心碗、合碗、盘、盂、菱花式洗、蟋蟀罐等,底面一般都有青花款,釉下款字色泽较灰暗。仿哥釉----宋代哥窑遗址至今尚未找到,但传世哥窑对后世的影响却很大,宣德时官窑开始仿制哥窑品种,其釉面光洁度不高,略有油腻感,也有桔皮纹,基本接近宋哥窑的釉面效果;其釉色分淡青与灰白,都开有片纹,但纹路微微闪黑闪红,没有宋代哥窑的金丝铁线和紫口铁足的效果。仿哥釉的器型有鸡心碗、菊瓣碗、盘、碟、葵花式洗、弦纹铜炉和执壶,书青花宣德款.鉴别明代仿哥釉器物应注意:凡釉面呈暗淡的油光、有桔皮皱纹的器物,多为宣德时所制;光泽极强的,则为成化时之作,嘉靖、万历时烧造的,釉面光亮,,纹片大小皆有,但器型多不规整;清代康熙、乾隆以至清末大量仿制的,则均带有本时期的时代特点。仿钧釉----宣德时期御窑厂也仿制钧窑器,传世品多为盘、碗类,器均为撇口,广地,圈足,与同时期的白釉器造型相同;底内露胎泛黑褐色,近似后来成化时期的糊米底,釉面于紫红中难以蓝色。此类宣德官窑仿钧釉盘、碗,故宫博物院、法国巴黎吉美博物馆及英国伦敦维德博物馆均有藏品。此外,笔者于1985年在香港还见到一件宣德仿钧釉荷叶形盖罐.器形秀美,虽已破碎也属稀世珍品。仿龙泉釉----以浙江龙泉窑器的青釉为范,永乐时开始烧造,宣德器釉面效果则已与龙泉釉媲美。其釉面肥润,色调青翠,唯胎质较白,底部以人工涂刷浆泥,烧结后或早现较深的酱褐色,或呈现火石红色,这些特征极为明显,往往据此即能识别。景德镇仿龙泉釉器的工艺装饰手法有光素、刻花与凸贴几种,造型有龙缸、花口缸、花盆、六方花盆、连座花盆、水仙盆、洗、鼓钉洗、卷口梅瓶及盘、碗、碟、高足碗等。黄釉----釉面肥厚,釉色娇嫩而略深,但不及以后弘治的釉面细润。黄釉器有两种挂釉方法:一为在白釉器上覆罩黄釉,低温二次烧成;另一种在坯胎上直接挂釉宣德黄釉器为二次烧成,由于原白釉器上有桔皮纹,挂黄釉烧制后,桔皮纹更加明显,釉面肥厚,呈凹凸不平之状,底足内为白釉,有青花写款或刻款.器型多见盘、碗类。传世的宣德素白釉盘、碗、高足碗很多,过去常有人将此类白釉器乔装改扮挂黄釉或其他彩釉,借以提高其经济价值,对这类后挂彩器,须特别注意.孔雀绿釉----明代孔雀绿釉与明代黄釉器一样,也有两种烧结方法,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的器物,釉面易开片剥落;宣德时多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故釉面不易脱落。除素釉器外尚有以青花绘鱼藻纹覆罩孔雀绿釉的装饰。器型多见高足碗与撇口盘。青金蓝釉----又称“雪花蓝”或“洒蓝”,为宣德时期景德镇能工巧匠的又一杰作。其方法是在烧成的白釉器或毛坯上,以竹管蘸蓝釉汁水,吹于器表,形成薄厚不均、深浅不同的斑片,所涂的白釉仿佛飘落的雪花隐露于蓝釉之中,经釉下的暗云龙纹装饰衬托,美不胜收。此类品种极为稀少,仅见过两件完器,均为钵缸:一件是光素器,为北京市文物商店收藏,另一件外壁饰暗刻龙纹的,为侨居瑞士的仇炎之先生所藏。另外,近年景德镇御窑厂遗址出土有署官窑款的残盘,于毛胎上施釉,釉面中微含淡紫色斑.

胎釉特征

胎体:

宣德时期,瓷土淘炼更加精细,烧结后更为精细坚硬,永乐胎质则细润有余而坚硬不足,所以,同样大小的器型,宣德器胎体较永乐时为重.同时,宣德器胎体也有厚薄之分。大器多厚胎,底为无釉的砂底,处理光滑自然,无弦痕,常有大石红斑.后仿宣德器物胎体处理生硬而显矫揉造作,于砂底处常可看到清晰的弦痕.琢器胎体一般为分段横接,处理虽较好,但仍不能看出。浆胎的胎质疏松、色黄、胎体开白色片纹,视其断面有烧结不透现象,叩之发声沙哑。

釉面:

釉质与永乐相比,仍属细润,但多桔皮纹,就青花器而论,釉面多泛青,称作“亮青釉”.有的青花器釉面气泡密集,大小不一,显云雾状,称为“朦釉”,俗又谓之“唾沫釉”.清代仿宣德器中,尤多这种云雾现象。宣德器的高温釉色中,都具有釉面桔皮纹和气泡密集现象,少有例外。琢器器里釉汁淌流不匀,可见垂流痕.除大器为无釉百砂底外,中小器物底足多施釉,但器身与器足釉面色泽往往不一。器足釉面有以下几种情况:(1) 白釉洁润者,有桔皮纹,呈乳汁状.(2) 施釉不匀者,色泛浆白,于白釉中隐隐显出一片黄色,又似串烟色,涅而少亮,俗称 “鱼肚白”或“黄溢子”.(3) 青白色者,晶莹光亮。此现象见于器物底部,并较器身稍亮.(4) 胎开片者,呈牙黄色。此外,器身、器足的边际、棱角等转折处,常有呈翠青色或亮青色的积釉.宣德早期釉面与永乐一样,尚无桔皮纹,而后增多,晚期出现洁白釉,又少见桔皮纹.清代雍正仿宣德器最多,似釉色青中泛白,气泡大小一致而无层次,桔皮纹过于规整,亦不自然。

宣德瓷器鉴定要点

1、宣德造型总的的特点是凝重浑厚。同类器型与永乐相比有细致差别,如扁腹绶带葫芦瓶、花浇、高足碗等。同时也有许多含外来色彩的器型.此时器型、品种繁多,居明代之冠.2、宣德器胎质细腻,多细砂底,琢器接痕少件。同类器与永乐相比,胎体乃显厚重、坚致.3、宣德釉面的突出特点为桔皮纹.青花器釉面呈亮青色,前期与后期釉面稍白,中期为青白色,釉面均很细润。4、其纹饰一改永乐的纤细风格、显得粗重豪放,笔法苍劲。尤以龙纹雄健威武之状,为明、清两代之最。5、宣德青花有三种色料:进口“苏尼勃青”料 .国产料、进口和国产混合料.其中“苏尼勃青”料最为常用,所绘青花自然晕散,形成浓重的凝聚结晶斑,深入胎骨.其后期青花色调,或浓褐,或灰暗,少晕散和斑点。6、宣德瓷器署有官窑年款的较永乐时显著增多,一般为六字楷书款,个别亦有四字楷书款或采用篆书的;署款位置不定,器物全身各部位均有书写.7、器足有以下几种形式:(1)琢器多细砂平底宽圈足,无釉,无弦痕,泛有火石红斑.(2)瓶、罐类中有台阶形底,连续上凸,为宣德时独创(成化时也有此类).底均施釉,多署款识.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3)斜坡式盘底,盘心微有下凹,浅圈足,外墙内敛,内墙作斜坡状,足脊处常见棱角;另有与之相反的外直墙内斜坡足.清代雍正时仿宣德斜坡蚀盘底,于足脊处滚圆,如“泥鳅背”状.(4)齐平足.足脊如刀切一般,但较这二月度年个里亿器略显倭角.(5)高足碗、杯见有平底高足、平底浅圈足与竹节或中空柄足.(6)卧足,底心拱起,无圈足.(7)外墙内敛圈足,其足壁,外墙内敛,呐墙陡直,多为盘类。(8)直墙圈足,见于骰盔子与大型碗类,其圈足里外墙均为直壁.

宣德五彩瓷器鉴定特点(宣德青花五彩瓷器特征)

关注古玩收藏小王子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古玩帮文章均系玩家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如作品内容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古玩帮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文章地址:https://www.guwanbang.com/shijie/3570.html